,从他的心间,顺着两人相依相偎之处,流入她的心间,再扩散到四肢百骸,让她全身的痛楚都随之减轻。
“多谢陛下……”
她知道这个承诺的分量有多重,也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超然冷静的心态,终究还是因为这个孩子,跟这个男人,牢牢地系在了一起,再也无法让自己完全脱离出去。
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之处,以前她可以视而不见,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如今只能想办法,来努力改变这一切,为这个孩子的未来,创造一个不受拘束,平等自由的世界。
在大昭新帝登基,年号定为“景和”的第一年,二月初二龙擡头之日,皇后诞下一女,取名为慕容一诺,被封为懿华公主,成为景和帝慕容枫唯一的女儿。
太后听到沈青叶生下一个公主之时,竟然也松了口气,让青娥从自己的私库里精心挑选了十件精品给皇后送去,以表自己对这个孙女的重视。
这次,她再也不催慕容荻去镇守边关了。
只要她的腿一天好不起来,慕容荻就无法安心离开。
现在她可以放下心来让孙青竹替自己治疗,那么左右也就是耽搁一点时间,就让他再多陪自己一段时间也无妨,正好还可以让他多跟皇帝亲近一点。
哪怕是亲兄弟亲父子,隔着千里迢迢和近在身边的关系,也是绝对无法相提并论的。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都是越处越亲密,尤其是现在皇帝只有一个女儿的情况下,慕容荻的存在就更加重要。
为了要这个孩子,其实慕容枫付出的也不少,透支的精力,让他大病一场不说,就算现在养好了许多,以后也很难再有孩子。
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能熬过三十岁大劫的景和帝,或许就只能有这一个女儿了。
相对於皇帝郑重其事地册封公主,让这个还没出满月就有了封地封号的奶娃娃成为全国的焦点,他的几个亲弟弟,在上书道贺之馀,都主动将自己年幼的子女送往京都,等着以后可以与这位小公主一起读书习武,一起在宫中成长。
沈青叶一听,就明白了他们的打算,也不拆穿,直接看皇帝怎么说。
慕容枫压根没搭理这些奏折,在他看来,马上要到来的会试,可比这些弟弟们的小心思重要得多。
此次北安大捷后,他和兵部已经在商议设立九边军镇统领,将辽东到西域的军镇连成一线,不光有九边总督巡守,还得有专门镇守一方的大将,不光能练兵用兵,还得会屯田养兵。
否则以大昭眼下的国力,要大力推行开荒屯田,让无地的农民有地可种,让贫瘠的土地开垦出适合新粮种的田地,对这些新开垦出来的田地税赋还得施行三免五减,还需要许多的人才管理和投入,若是全都投放到九边军镇,必然会让国库再次入不敷出。
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这次的会试,尝试让这些新的“天子门生”们,去研究和解决未来的土地问题。
就在所有人都拼命地猜题押题,想着皇帝这次会让他们做什么样的实务题,到底是治水呢,还是农桑耕种,甚至是海贸关贸等等,都有人猜,就是没有一个人会想到。
皇帝问策,问的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及王安石变法等等,问其利弊所在,最终一问,则问得是,在当今大昭,要如何变革,才能让大昭免於以后土地紧张,富者田地阡陌相连,一望无际,贫者下无立锥之地,上无片瓦遮头。
遍体绫罗者,不是养蚕人。
富者不纳税,贫者无税纳。
多少年来,多少朝代更替循环,都难以打破的土地问题,在大昭,要如何解决?
看到这份答卷的举子们,都有种被巨锤狠狠敲了一下脑袋的感觉。
他们早的有在六七年前中举的,考过两次会试不中,如今再来的,也有去年中举,还没等到三年,就赶上了今年的恩科考试的年轻举子,都抱着满怀期望而来。
毕竟,从秀才到举人,他们可以说一举提升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再也不是那个穷秀才酸秀才,而是可以入仕成为朝廷官员的举人。
他们可以免除赋税,名下挂着的田地,送来的妻妾和金银房产,都让他们成为“富举人”,跳出了原来的圈子。
而如今,皇帝问他们,要如何避免土地兼并,要如何让他们这些已经得了免税权的人,放弃和让步……
这跟当头泼冰水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