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之后,设立内阁,将相权分封给各位内阁大学士,形成了内阁议政,最终由皇帝决策定夺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集权统治。
当然这是在皇帝勤政的前提下,若是皇帝想偷懒,放权给内阁,只要掌握好平衡之术,便是首辅也无法一手遮天,皇帝便可轻松享受权力,而不履行勤政的义务。
就像在沈青叶原本的世界里,有个号称修道的皇帝,二十多年没上朝,整个帝国依然在大臣们的治理下正常运转,反倒是有些志大才疏的皇帝,任用宦官佞臣,想一出是一出的时候,对国家和百姓的伤害更大。
上司是个明君还是个昏君都不重要,大臣们最怕的是没有治国之才还要瞎指挥还疑心病严重的“暴君”。
如今的大昭皇帝,权威日重,已不是当初与他们一起打天下的战友,前宰相的死和株连数万人的大案让群臣都十分警醒,再不敢在皇帝面前摆什么功劳,也很少再能看到皇帝亲切的笑容。
故而此时此刻从偏殿传出的笑声,既熟悉又陌生,让人听得满腹疑窦,想不出有什么事,能让皇帝发出如此开怀畅意的大笑。
群臣自是不敢窥伺帝踪,打探消息,却已有人通报到了皇后处。
皇后一听是太子带人去见皇帝后,皇帝摒退左右,和太子单独相处时,竟忽然大笑,也是吃了一惊。
从太子久病不愈以来,她几乎就没见过皇帝在太子面前笑过。
她自是知道,皇帝也曾有过愧疚,若是当初他安排得当,多给太子留点人手,或许太子就不必亲自去押运粮草,导致遇到暴雨水患,受寒生病,还要坚持到运送完粮草才肯治病,由此落下病根,一年比一年严重,最后竟然变成了无药可医的绝症。
故而哪怕有人因太子的久病不起,而提议重新立储,也被皇帝怒打了一顿板子后,彻底驳回。
若是太子不曾生病,或许因为他们父子性格相异,在处理政务时经常意见相左,早就会矛盾丛生,皇帝也未必有那么多耐心,甚至会因为太子在朝中的威望而心生忌惮,哪里有现在这般父子相和的状况。
或许在皇帝心中,太子已是必死之人,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儿子,哪怕被他顶撞,忍一时也就过了。
尽管如此,太子每次为了朝臣与皇帝相争时,皇帝面上忍了,退朝后却会忍不住到皇后这里来抱怨一番,对这个打不得碰不得琉璃易碎的儿子,他真是毫无办法。
皇后也只能再三劝和,太子宽厚仁慈,维护大臣也是为了朝廷,皇帝一时动怒就砍了的人,事后也不是没有后悔过。
想来想去,这父子俩今日的特殊举动,事出必有因。
等得知太子带去面圣的人是四皇子身边侍卫时,皇后就忍不住激动起来。
“摆驾——本宫这就去……”
她本想去奉天殿看看那两父子在做什么,但想了想,哪怕从前皇帝出征时她相伴左右,互相扶持,可定都回京后,她却从来不干涉朝政,更不曾踏足奉天殿半步。
打理好后宫,安心教养几个儿子,能有如今富贵安宁的日子,已是当初在乡间眼睁睁看着幼女饿死的她从未想到过的。
而如今,无论是为了皇帝,还是为了几个儿子,她都要继续保持一个皇后的体面和规矩,不给人留下任何可以攻击的把柄。
奉天殿不能去,东宫却是无妨。
“去东宫吧!”
沈青叶正在书房里翻阅资料,从上古的《山海经》丶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到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以及唐朝牛僧孺的《玄怪录》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宋代的《太平广记》和《夷坚志》《述异记》等等,或多或少都有鲛人和人鱼的记录。
只不过依她看来,那些会发出“嘤嘤嘤”哭声的是娃娃鱼,而传说中能泣泪成珠的鲛人,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反正到她存在的那个时代,尚未有人真正见过鲛人,而被认为最为类似美人鱼的是一种叫海牛的海洋哺乳类动物。
就是不知道,这次那个倒霉的被慕容荻捉回来的,到底是真正人身鱼尾的鲛人呢,还是海牛呢?
“皇后驾到!”大宫女辛夷急忙前来通传,沈青叶微微一惊,赶紧出去迎接。
皇后倒也没在意她未能出门迎驾,反正她来的匆忙,也未曾让人先行通报,自然也没理由去挑她的礼仪规矩,很是干脆地让她免礼平身后,就让宫女们都先行离开,只留下她们婆媳二人说话。
“本宫听闻太子带着晋王侍卫求见皇上,随后皇上摒退左右,单独与太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