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林三娘几乎跟做梦一样地,跟着沈氏的商队去了北疆。
她不知道乔长林是不是真的活着回来了,只知道,她可以活下去,带着两个孩子开始新的生活。
乔家那些人,再也无法窥伺着她的生活,随时随地将她拥有的一切夺走。
两个孩子则更加兴奋。
他们对父亲并没有什么印象和概念,可对於乔氏宗族的印象,现在就只剩下了恐惧和厌恶。
乔铭虽然得到老师和族长的看重,可族学里的同学们,不但没有因为他的出色还夸奖他,反而更加排挤和嫉妒他,每次回家被父母教训,还不如那个没爹的六房小子时,第二天都会有人偷偷撕坏乔铭的课本,弄脏他的书桌,甚至故意踩坏他的鞋子,扯烂他的衣物……
就因为他是个“有娘生丶没爹教”的孩子,还敢比他们学得更好。
他们因为他的出色而挨训挨打,这口气,当然要报覆到他身上才算完。
乔铭一开始还会告诉林三娘,可很快发现,哪怕告诉了林三娘,她去找那些族人告状,结果也只会被人嘲讽,甚至还有人连他娘也骂上。
为什么那些孩子不欺负别人,专门欺负你呢?难道不是因为你自己有错?
后来读的书多了,渐渐长大,乔铭就明白,这世上的对错,很多时候并不看事实,而是看身份地位等等。
像他这样,没爹不说,娘还跟爷奶分家另过,无依无靠的,在族学里就是最底层。
族长爷爷曾说过,只要他能考上秀才,就能免税免劳役,不会再像阿爹一样因为服役而死在外面。若是中了举人,还能庇护族人,帮其他人免税,就有了当官的资格,若是更进一步,能考上进士,那不光族里要给他立进士牌坊,县里还有奖励不说,最少也是七品官起步。
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他们一家的命运。
所以,他比别的孩子都要用功读书,就是为了争口气,他们越是欺负捣乱不让他好好读书,他就越是要读好书,将来考秀才考举人,出人头地给阿娘请封,让所有人都不敢再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可没想到,大伯和爷奶竟然为了抢走他,平白污蔑阿娘,害得阿娘险些被族人沈塘。
现在好了,他爹回来了,他和妹妹再不是没爹的孩子,等他再考上秀才,中了举人,以后就再也没人敢欺负他们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别说他娘,就连沈万年自己,都不知道这批赎回的奴隶里有没有乔长林。
沈万年原本打算简单粗暴地砸钱给林家,让自己派去的人冒充林家人,把人接回“娘家”,只要离开了乔家,到哪里还不是他说了算。
沈青叶却灵机一动,想到这次收购羊毛时,沈图写信回来,说是从塞外赎回了不少当初被北蛮人劫走的奴隶,大多都是昔日居住在边镇的百姓和一些军镇的苦力。
传信的人说,那个林三娘的丈夫就是去北疆送粮时,遭遇北蛮人劫掠,死无葬身之地。
她就想,遭遇北蛮人劫掠,却没找到尸体,一个可能是死了被野兽吃了,另一个可能是被掳去为奴,回不来了。
正好这次沈图赎回不少北蛮人丢弃的奴隶,虽说这些奴隶都成了老弱病残,可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说不定其中就有林三娘的丈夫呢?
只是现在去核实后再赶往青竹镇肯定来不及,她就干脆参照着太子书房里的那些奏章,刻了个九边总制的萝卜章,造了一份赎回奴隶的名录,交给了沈万年,才能顺利将林三娘一家三口从乔家接出来。
乔族长最后肯主动“出借”五十两路费,倒是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她一听林三娘被沈塘之事,就先入为主地觉得乔族长是那种食古不化丶死板封建的腐朽老头,没想到最后“真相大白”时,乔父乔母都不肯出赎金赎回儿子,反倒是族长出了五十两。
尽管金额不算多,也算一份人情。
倒是会做人,知道以乔铭的才华,说不定林三娘这一走,以后就能咸鱼翻身,他只“借”出五十两银子,就能抹掉这次族人公审将林三娘“沈塘”之事,还留了点人情念想,免得以后乔铭科举成名,当了官后再回来向族人报覆,那才是乔家真正的灭族之灾呢。
紫苏却很是替她担心,“若是林三娘到了北疆,却见不到她夫君,会不会后悔怨怪老爷呢?”
沈万年虽不在乎这些,可作为从沈家出来的丫环,哪怕现在已经是东宫太子妃身边的大宫女,紫苏始终对自家老爷心怀感恩,听不得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