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送走了慕容荻,沈青叶就开始专心搞纺织工厂。
沈老爹在看到第一批送回来的羊毛织品后,就将京都的事都交给了沈青叶,亲自带人从江南赶往北疆,坐镇那边的屯田和毛纺厂建设。
生意场上,向来是“瘦田无人理,耕开有人争”。
以往的羊毛市场,别说在南方根本不存在,就连北方,大多数汉人也很难忍受那股膻臭味和过於厚重的分量,当帐篷或屋顶或地垫还行,作为铺盖或穿上身简直没法忍。
以前也不是没人试过用羊毛来做冬衣,可那羊毛又膻又臭不说,还很容易钻毛,哪怕是最新的棉布也能被羊毛钻透,扎在身上让人痒不可耐。
不信邪的人试了几次后,不但没能解决钻毛的问题,那羊毛过了冬之后,一遇到春雨夏露湿气,就开始发臭,连衣服都跟着被发霉易损,根本没法保存,成了一季就得扔的货,赔得人真是连裤子都没了。
就连沈万年,都没想到,自家女儿,竟然能想出用草木灰清洗羊毛,去掉了羊毛上沾染的杂物污渍之馀,还能清除大部分的油脂,再用热水一泡,清洁软化,使那原本只能做地毡帐篷的羊毛,变成了上好的毛线材料。
常年做海运的沈万年,经营的货物之中,很大一部分是布料。
江南的绫罗,蜀中的锦缎,齐鲁的丝帛,哪些畅销,哪些过季,哪些适合东洋,哪些适合南洋,一年四季什么时候涨价什么时候跌价,所有的供需变化价格涨跌,他都了如指掌。
甚至可以说,从去年开始,其中很大一部分布料的市场价格,就是由他亲自来控制价格涨跌和出货量,从中获取最大利益的。
而且,这部分收益还十分隐蔽,就连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很难知晓,就更不用说一直盯着他的探子们和他们头顶上的皇帝了。
因为江南的布行生意,以前他都是通过投资各家纺织工坊。
沈青叶接手之后,就开始和一些女工私下里签了契书,给她们提供生丝和棉花,由她们织成丝绸棉布后,再统一回购。
如此一来,那些女子,哪怕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牙婆进货出货,赚取手工费来养家糊口。
江南是这十来年才安稳下来,之前由於前朝末代官府糜烂,群雄纷争,将那最繁华的锦绣之地打得一塌糊涂,可以说是十室九空,尤其是青壮男子死了大半,侥幸活下来的女子,也大多成了寡妇。
而本朝皇帝一边要求女子十六出嫁,不嫁则每年人头税翻倍征收,一边却旌表寡妇守节,越是像江南文风鼎盛经济繁华之地,就越是对女子的束缚严重。
那些丧父丧夫丧子的女子,轻易不得出门,就只能靠绣花织布赚钱点手工钱。
可以往很多女子连买生丝布料的本钱都拿不出来,再加上整日干粗活弄糙了双手,就更难接到好活计赚到钱了。
沈青叶让沈氏商行收养的孤女负责和各地的牙行联系,专门聘请了一批牙婆,负责做中人,由沈氏出材料,牙婆们分派到自己联络的孤寡妇人手中,完成后再由沈氏回购成品。
这种手工定制方式,虽然一个两个女工的出货量不大,可那些牙婆们走街串巷的,将藏在后宅中的孤寡妇人都收拢起来,这聚沙成塔丶集腋成裘,最后得来的数目说出来能吓死江南最大的布行。
如今定下来要开毛纺厂时,沈老爹前去坐镇,很关键一点,就是要从江南调走一批纺织工。
这些工人,还不能从那些纺织工坊里调,江南的布商有行会,各大织坊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他如果想挖人,稍有动作,就会被人察觉。
就只能从散户里挑人。
可这些散户,大多都是有各种困难,不便出门做工,才只能在家中接零活谋生的,乍一听要北疆毛纺厂招工,还以为是人贩子的骗局,根本没人敢出头报名,可把那些牙婆给急得不轻。
平时她们从散户女工身上赚钱,也就抽个一两成,可这次若是能说服女工北上,送一个就能赚一两银子,简直比灾荒年月买个丫环奴婢都要赚钱。
财帛动人心,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眼前流走拿不到手,这些一年到头也就赚个二三十两银子的牙婆,就有人忍不住动了邪念。
沈万年就是收到了有牙婆联络女工时,被当成引诱寡妇出墙的“王婆”,结果那牙婆跑了,寡妇却被族人抓住要将她公审沈塘。
在这个时代,宗法有时甚至大於王法,宗族处置族人时,尤其是这种涉及私奔出墙之事,若是将“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