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人参貂皮乌拉草,都是对太子的病大有裨益之物。
非但如此,辽东森林中还藏着无数天材地宝,让他想办法打通辽东商路,若是能在那边找到合适的天然良港,还可以向朝廷申请筑城修港,方便从南方运粮运货前去交换这些良药。
只要能找到对太子的病有好处的药材,皇帝一定不吝於答应这个小小的要求的。
很显然,这话就是写给皇帝看的。
按照皇帝的控制欲和他手下无孔不入的暗卫们的手段,沈青叶才不信她从东宫送出的信会没人“审阅”。
这一点,早在她嫁入东宫之前,就跟沈万年讨论过。
当时沈老爹还开玩笑似的说,“听人说,当初宰相在家中跟夫人吵架,被抓花了脸,次日上朝时,皇帝问起他为何受伤,他说是被家中的猫儿误伤,结果就被皇上取笑,送了他一个高丽美人,说高丽美人性格温顺,必不会像王家猫儿那般动则挠人。”
“宰相夫人,正是出自琅琊王氏。”
“还有个官员晚上在家一时兴起写的诗,睡了一觉发现不见了,次日进宫后,皇帝拿着他写的诗跟他讨论,他方才知道自己在家中的一言一行竟也受到皇帝的监控。”
沈青叶当时就吓了一跳,忍不住问:“那咱们家呢?皇帝会不会派他的暗卫盯着咱家?”
沈老爹嗤笑道:“你说呢?”他可是皇帝的钱袋子,怎么可能不盯着?
“只不过,盯着也没用。他派人盯了我一年多,发现你老爹我真的只是运气好,做啥啥赚,买啥啥涨,出海也一样,同样的人手货物,同样的航线,别人出去可能血本无归,老爹我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嘿嘿,他私底下还叫我沈胖子,说我狗屎运,以为我不知道吗?”
“就算皇帝也不差饿兵,就皇上这样的,既要人干活,又怕人贪,还不给人足够的安家银子,指望人一辈子忠心耿耿跟着他干到底,太难了!”
“等到他发觉盯着我没用,反而会耽误我给他赚钱之后,就把那些人收回去了,当然,你身边他还是留了两个。”
“女儿啊,有些时候,做人难得糊涂。他喜欢盯着人,你就让他盯着,他反而不会再生出别的事来。否则,他成日里疑神疑鬼,随便弄点事儿,就能坏了咱家好多事。”
沈青叶闻言恶心的不行,完全能想象得到,沈老爹是如何绞尽脑汁,装傻扮痴,才能在皇帝暗卫的监控下,平安无事地活到现在的。
一想到自己以后也要经历这些事儿,她就愈发痛恨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
可她就算穿成了首富之女,光有钱就是待宰肥羊,想要改变这个局面,绝非一朝一日之功。
所以在出嫁之前,她将苦熬了一个多月亲手抄录的千字文和百寿图送给了沈老爹,作为出嫁女对老父亲的一番孝心,当时还曾被嬷嬷吐槽她的书法功夫不够,字迹潦草,不够清丽端正云云。
她们哪里知道,那其实应该算是沈青叶自己“独创”的一本密码册。
那是她从一个忘记了名字的谍战剧里得来的灵感,据说是传递情报所用的书信,只有特定的文字所在的位置,用那本独一无二的《论语》对照,才能读出真正的情报密语内容。
单独看那封信和那本《论语》都完全没问题,只有将二者合起来,根据约定的方法阅读,才能得到有效情报。
在这个时代,就算皇帝的耳目众多,想要破解这样的密信,还是没那么容易的。
更何况,沈老爹已经成功地在皇帝心目中塑造出自己人傻钱多的形象,沈青叶的耿直单纯人设也立得差不多,这样一对父女在皇帝眼中,那就是任由他揉搓的泥偶,留着给他赚钱的工具人,哪里会想到他们会在他眼皮子底下用这种手段通信。
看到沈青叶千叮万嘱,要沈家不惜代价从辽东收购人参和各种天材地宝,皇帝心里一定乐开花,能够花沈家的钱,填补太子那个不见底的药罐子,维持他明君慈父的形象,简直再划算不过。
他却不知道,沈青叶借着这封信,向沈老爹求救之馀,更是指出了他们可以开发的第二个方向。
被老皇帝一句“陪葬”激起了火气和斗志的沈青叶,仔细回想了后世那些“闯关东”和“北大荒变北大仓”的记载,再对照一下原着的剧情,不难发现,原着作者这是在借鉴了几个历史朝代背景的基础上,特地在这里给原女主和男主开了什么金手指。
否则,就凭那两位的智商,说是在边关和北蛮苦战了数年,就能打败北蛮,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