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翰行至地图之前,以手指柴桑,一番剖析。
刘备闻之,深觉有理,频频颔首。
柴桑之事分析完毕,梁翰之手复又指向地图之上方:
“然眼下袁绍即将攻灭公孙瓒,袁曹决战之日,亦不远矣。”
“袁绍若胜,必将以雷霆万钧之势,挥师南下,一统天下。”
“曹操若胜,亦不会坐视主公夺取江东,定会再度出手干预。”
“故而,吾等需与袁曹争时,务必于二者分出胜负之前,讨灭孙策,夺取江东!”
刘备闻言,若有所悟,当即重重点头,道:
“军师所言极是,唯有于袁曹决战前,拿下江东,吾等方有底气与之抗衡!”
此时。
黄忠又言:
“军师之意,老朽已明,便是要速破柴桑,不可与孙策拖延战事,可对?”
“然军师适才亦言,孙策亲率主力镇守柴桑,吾等欲速破之,岂是易事。”
诸将皆点头称是。
刘备眉头复又紧锁,复又看向梁翰。
“故而,吾等需待一良机,待孙策与其主力撤离柴桑。”
“彼时再攻柴桑,岂不手到擒来?”
梁翰眼眸之中,闪过一抹深意。
刘备与诸将,愈发困惑。
孙策何故要率主力离柴桑而去?
“军师,备着实不明,还望军师明示。”
刘备只得如此说道。
梁翰不再迂回,抬手直指地图上淮南之地。
“淮南,乃江东进取中原之要地,孙策必欲得之。”
“袁术因僭越称帝,众叛亲离,实力大减,不得已收留吕布那反复无常之人。”
“吕布何人?乃是一条弑主成瘾,养不熟之恶狼。”
“吾料吕布定会重操旧业,反噬袁术,以夺其淮南基业。”
“届时淮南大乱,孙策岂会错失良机,渡江北上,顺势收取袁术之遗产。”
“孙策一走,柴桑兵力大减,岂不正是吾等之机?”
梁翰手指“寿春”二字,道破天机。
刘备恍然大悟。
吕布反复无常,屡屡弑主,恶行累累。
丁原、董卓,皆为其所害。
曹操曾遭吕布偷袭,好心收留,亦被其恩将仇报,失了下邳。
有此诸多前车之鉴,吕布反噬袁术,夺取淮南,似乎确有可能。
不!
应言其可能性极大!
备已明了,军师欲借吕布反噬袁术之事,以淮南为饵,诱孙策远离其地。
此乃一计,调虎离山也!
刘备一拍案几,梁翰之计,豁然开朗。
言罢。
陈到匆匆步入帐中,一道帛书呈上。
“禀主公,淮南细作有急报!”
“吕布已于十日前起兵作乱,诛袁术于寿春,自立为扬州牧!”
大帐之内,一片哗然之声。
众人之目,不约而同,皆惊望向梁翰。
梁翰之言,果应验矣!
袁术果为吕布所诛。
那三姓家奴,竟又重蹈覆辙,恩将仇报,弑其收留之恩主。
“梁军师,真乃神人也!”
“难怪那周瑜自诩智计无双,却在军师面前如儿戏般被识破!”
亲睹梁翰之神机妙算,鲁肃由衷叹服,起身深施一礼。
即便如刘备,早已习惯梁翰之料事如神,亦不禁感慨:
“天下人心,军师皆洞察秋毫,无不在掌握之中矣。”
帐中一片唏嘘,赞叹之声四起。
梁翰却淡然一笑,不以为意:
“吕布恶行累累,野心勃勃,岂甘为袁术之犬马。”
“其狼子野心,弑袁术亦是常理。”
言罢,抬手一指地图。
“袁术旧部,多为世家大族,名流之辈,未必肯服吕布。”
“吾料此辈,或北通曹操,或南结孙策,卖主求荣。”
“曹操自不必言,即便不乘势取淮南,亦将豫州等地,尽数纳入囊中。”
“孙策则必率军渡江北上,争合肥等要地,进而图寿春。”
言及此处,梁翰之手又移至柴桑之处。
“孙策若率主力离去,吾料其必留周瑜或韩当守柴桑,余兵不过万余。”
“主公此刻,当以讨伐荆南五溪蛮为由,撤夏口之兵回江陵,使孙策安心北上争淮南。”
“孙策既去,我水陆大军顺江东进,不出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