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东水军再无丝毫畏惧。
诸将不明其中玄机,自然不解刘备为何按兵不动。
刘备深知按兵不动,意在等周瑜自投罗网,然心中却疑惑,铁索连舟既成,周瑜缘何迟迟未发动火攻。
“军师,那周瑜究竟在等何物?缘何还不动手?”
“莫非,他有所察觉?”
梁翰淡然言道:
“周瑜按兵不动,只因他在静待一个时机。”
时机?
刘备眼神闪烁,却未能领悟其中深意。
周瑜之计策,皆已顺利实施,万事皆备,又何须等待时机?
只需令黄盖诈降,发动火攻即可。
“文舟,吾实有不明,周瑜究竟在等何时机?”
刘备只得继续探问。
梁翰正欲回答之际,忽而,一阵江风拂面而来。
眼前一面面原本低垂之旗帜,随风摇曳起舞。
江风骤起!
风自南来!
梁翰嘴角泛起一抹笑意。
他抬手一指那飘舞之旗帜,缓缓言道:
“主公,周瑜所等之时机,已至。”
“东南风起矣。”
刘备抬头望向那飞舞之旗帜,却是一脸茫然。
“欲行火攻,必借风势。”
“此风,自当为顺风,若为逆风,岂不反焚自家战舰?”
“隆冬之时,多为西北风,偶有东南风起。”
“故而周瑜明知吾等连舟已成,却迟迟未动,无非是想待一场东南风。”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这场东南风,周瑜还敢错失良机乎?”
大战在即,梁翰亦不再卖关子,直言其中奥妙。
刘备恍然大悟,不禁拍腿而叹:
“对呀,吾怎未曾想到,火攻必借风威。”
“不论是水战火攻,抑或陆战火攻,皆是此理!”
“明了矣,吾终于明了!”
左右诸将,则是一头雾水,皆不明他二人所言何事。
火攻,东南风,全然不知所以。
“时机既至,今夜黄盖必来降。”
“主公便召集众将,做好决战之准备。”
“顺手再将那蒯越诛杀,以其血祭我战旗!”梁翰拱手而进言,眼中已现凛冽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