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度,你终于想通了!”
“好好好,实在太好了,吾早已盼你前来归顺,如今终得偿所愿矣。”
刘备忙起身向前,亲手将蒯越扶起。
眼见刘备深信不疑,以礼相待,蒯越暗自松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之冷笑。
当下,刘备便设下酒宴,盛情款待蒯越之来归。
“越闻曹操正攻打宛城,想来南阳战事颇为吃紧。”
“若南阳有失,则襄阳将直面曹操之兵锋。”
“主公何不速与周瑜决战,击退江东军,早日回救宛城?”
蒯越佯作关切,明知故问。
刘备轻叹一声,无奈言道:
“备亦欲速战速决,早日击退江东军,回师宛城。”
“然汝亦知,吾等水军仅万余人,正在训练之水军士卒,多为北人,不习水性,亦不习江上风浪之颠簸。”
“如此情境,何以敌孙策江东水军?”
闻罢刘备之衷肠,蒯越佯装沉思。
片刻之后。
蒯越眼中精光一闪,忙言道:
“主公,越有一计,或可使主公之北人士卒,无惧江上风浪,即刻与江东军一战!”
刘备对蒯越之来降,本是半信半疑。
然当蒯越声称,能助其解决士卒不习风浪颠簸之困时,却不由精神为之一振。
“异度有何良策,愿闻其详!”
当下,刘备满怀期待,迫不及待地问之。
蒯越遂执筷,于两只酒杯之间,轻轻搭之。
“此一艘战船,无论是斗舰也罢,楼船也好,于江上皆难免颠簸。”
“然主公可将两艘、三艘,乃至五艘、八艘战船,以铁索相连,其上再辅以木板,组成这铁索连舟!”
“如此,即便江上风浪再大,这连舟之上亦平稳如陆地。”
“士卒于此连舟之上,非但无颠簸之忧,甚至可策马奔腾,行动如履平地!”
“如此一来,何愁不破江东水军?”
蒯越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将其计策道出。
“铁索连舟?”
“文舟适才曾言,周瑜尚有铁索连舟之计未用。”
“莫非,便是这蒯越所献之计?”
刘备神色震撼,蓦然回首,惊奇地看向梁翰。
预料周瑜会再派人来诈降!
还预料诈降之人,会献上铁索连舟之计!
料事如神至此,岂非等于开了天眼?
此时之梁翰,在刘备心中,更添了几分深不可测。
梁翰自然知晓老刘此刻心境,遂轻咳几声,佯作惊奇道:
“主公,蒯异度这铁索连舟之计,确是妙招啊。”
刘备这才回过神来,重新审视蒯越所献之计。
眼前一幅画面浮现:
数十艘楼船斗舰,组成的庞大舰阵,犹如移动的城堡,巍然矗立于大江之上。
其麾下那些不习风浪的旱卒,径直登上连舟阵,化身为水卒。
如履平地,战马肆意奔腾,箭矢如雨点般倾泻……
江东水军,在其巨舰与兵力之绝对优势下,被打得溃不成军,四散而逃!
刘备蓦然惊觉,无论蒯越是否诈降,所献这连舟之计,皆如雪中送炭,堪称绝妙良策。
“军师所言,甚是精妙!”
“这铁索连舟,的确补足了我军不习水战之短板!”
“蒯异度,你着实为吾解决了一大难题!”
刘备拍案叫绝,满心欢喜。
蒯越之嘴角,勾起一抹阴冷诡谲之笑。
旋即佯装惶恐,连忙拱手言道:
“越此计,若能助主公击退江东军,也算是越稍赎前罪了。”
趁着蒯越低头之际,刘备转头望向梁翰。
梁翰则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将戏演足。
刘备心领神会,遂起身向前,将蒯越扶起。
“往事已矣,休要再提。”
“异度,既然你真心归顺,备自是欢迎之至。”
“吾等便齐心协力,共破周瑜!”
此番表态,似乎对其再无丝毫疑心,已然全然接受其归降。
蒯越如释重负,当即又慷慨陈词,大表了一番诚心。
刘备又安抚几句后,方吩咐陈到妥善安顿蒯越。
“军师,你以为,这蒯越,当真是诈降吗?”
蒯越前脚刚走,刘备后脚便向梁翰询问。
显然,此时之老刘,虽已杂糅霸道之术,但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