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落在B市长大的,对那边了解多。
出名的景点、美食,还有当地特色民俗以及特产,还有本地人才会熟悉的一些小地方,她都能跟沈珩聊上一段。
这些相关内容,这一年的沈珩是没有解除过的。
他的人生到这一年为止,说是为了自己活着,但身上担子太重,除却学习和少量兼职,还有部分时间给到维持同学、朋友关系,家都不能经常回了,更别提去了解这些。
“今年高考之前,张老师也给我了一份资料,是一些高校的介绍信息,里面也有专业排名,跟着这届高三生一起看过了解过。”
这个暑期,张老师也给他了一个任务,就也趁着这次假期较长,把自己的相反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学校老师能给他的建议是基于学习上的,但上学不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除却成绩分数,还有跟现实的原因。
有的家长考虑专业以后好就业,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离家远,还有的家长会尊重孩子意见,认为他喜欢的,才会学习用心,事半功倍。
“B市那边也有些远,不过到时候也跟现在一样了,寒暑假回来,然后村里也有几家人牵了网线,到时候会跟家里视频多一些。”
书还是要读的,不能被绊住脚。
这是沈珩选择明高以后发现的一个很现实的点。
家里要照应,他现在能力小,所能给到的不多。
更残酷的是什么。
老人所需要的陪伴,恰恰是他这个年纪,最难给到的。
王春兰之前也跟他讲过,拿了村里很多人举例子。
没有谁家十几岁、二十来岁的人,因为不放心家里人,就成天蹲里面围着人转悠的。
村里青壮年都少,不是学习也是工作,总要出去的。
他们不过是方式不同罢了。
“现在交通方便,以后回来也很快的。”
“平时回来还有打折机票,之前看见过,甚至比高铁便宜一两百块钱,也就小半天时间就到了。”
季落有几年没有回B市了,来到江城以后,硬要算的话,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了?
上辈子好像也被困在了江城,毕业以后就在这个城市里扎根,灯红酒绿的地方飘着,没有想过出去看看。
“我这次回去后,也要再去一趟B市,年底的时候有校考,我得过去蹲个点。”
以前住在B市,也知道学校位置,但好多年没有去过了。
再加上以前是路过、看见过,知道地点,也没有进去看过,还是要实地考察一下。
机构那边也有个小群,有的学生没时间也没有多的精力金钱过去实地踩点,就会跟别的同学还有老师整理的资料。
季落如果嫌弃麻烦,也可以不必跑这一趟。
但认识她的人,都默契的选择了要去一次B市,也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里是她的故乡,她也好多年没有去给爸妈扫过墓了。
B市也很容易遇见故人,她对学校里的环境熟悉一些,到时候不论是想躲避装作不认识,还是被人缠上要一起寒暄硬聊,她都方便脱身一些。
“除却消费有点高,B市也没别的大毛病了。”
大城市,消费高也是正常。
沈珩握着笔,笔尖在平板屏幕上划了几道。
从季落的视角看过去,他跟乱写乱画一样。
但仔细看沈珩后面做题的速度,就会发现他的草稿真的简单粗暴,大部分过程在脑子里都有了计算结果,写出来的东西无非是转折需要的点,方便连接。
“我还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可以参加综合考试,到了高三下学期,那边就不对高三生开放了,要学生全力备战高考。”
“张老师意思是,我后半年最好也稳住心态。”
先把高考准备好,不然考砸了,想其他再多也没用用处。
沈珩明白这两个之间的轻重,也分得清楚。
就是人啊,同样的道理想得明白,但总是绕不过心里那个坎儿。
季落望着前面的山水发了会儿呆。
沈珩看着不显山露水,实际上自尊心很强。
也因此才会因为别人的一点善意帮助,就一直记在心里,有机会就偿还,付出的总比得到的多。
季落挺想资助他的,这样的话,至少这几年,沈珩都不用因为钱这个事情而忧心着急,分神做别的。
可是这样一来,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变了。
她给沈珩提供机会,让沈珩因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