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 第470章 亲政之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470章 亲政之一朝天子一朝臣

无论朝野如何议论,四月十二这天,新内阁成员们入阁办公,直到此时,许多人才明白过来,这一届内阁,具备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人员,既有孙袁二人这样的定海神针,也有倪元璐、钱士升这样的中坚力量,还有吴甘来、杨廷麟这样的后起之秀,这是一个稳定的内阁班子。/x^g_g~k.s~.~c¢o′m?

其实,自从裕安太后建立了顾问制度,内阁首辅对政事,不再是一言而决,看新内阁成员,八成出自翰林,状元就有三位,许多人估计,新内阁的职责,更多地回归到秘书机构的定位,而非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等到新阁臣们熟悉了业务,孙袁二位老臣,也完成了使命,该回乡养老了。

紧跟着阁臣推选完成,六部尚书也有了新的变化,原礼部尚书钱士升入阁,钱谦益虽然没能入阁,却也按论资排辈的规矩,升任礼部尚书。

工部尚书倪元璐入阁,左侍郎卢象升升任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温体仁的位置没有动,正是京察后的官员大调整时期,吏部人员从上到下没有变动。

刑部尚书郑三俊、兵部尚书李邦华、户部尚书毕自严,退居二线,以顾问身份留任。

户部农业司司长范景文,升任户部尚书。

调陕甘宁总督洪承畴回京,升任刑部尚书,“洪剃头”的威名,早就从西北传到内地,此次升任刑部尚书,不知要令多少坏人胆寒。

有人提起了天启年间,威名赫赫的辽东督师袁崇焕,论起来,袁崇焕算是孙首辅一手培养的接班人,在辽东蹉跎十几年,始终无法调回北京,反而是洪承畴后来居上,调任京师,人生的际遇,真是令人唏嘘。

兵部尚书的人选,更是令人想不到,居然是山东巡抚孙元化,又是一位袁可立的学生!

此人在登莱巡抚任上,扩建登州水师,筑登莱海防炮台十三处,派水师官兵,协助卢象升的远洋捕捞队,最后更是升任山东巡抚,接替卢象升,率船队赴鲸海从事远洋捕捞,为大明百姓贡献了四成的粮食!

洪承畴和孙元化的调任表明,天子并没有忘记在外的功臣,你只管付出,天子心中有数。{?^0÷?0·?小]%说ˉ?网? μ无±¨?错\}£内_?{容?

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一回京,还未到吏部报道,先来拜访那一届的状元钱士升,两人算是同年的关系,平日里也偶尔通信,西北苦寒,洪承畴也没有往京城送过冰敬炭敬,只写一封书信问问好,维持一下同年的关系。

这一次,他带了土仪,一箱甘肃的黄芪,一箱宁夏的枸杞,一箱戈壁滩上出产的肉苁蓉,吓得钱士升当场拒绝道:“亨九,你刚到京师,不熟悉情况……这礼是断断不能收的!”

令人放在门房,等洪承畴回去的时候再带回去。

洪承畴还要客气,钱士升上前拉着他的手,样子极亲热,却是低声道:“进屋说话。”

洪承畴见他如此小心,只得随他进了客堂,奉茶后,钱士升才说:“亨九有所不知,自朝廷给官员们配发股票后,裕安太后说,地方上灾情严重,倡导京官们,谢绝地方官员每年送来的冰敬炭敬……”

洪承畴说:“这个知道哦,说来惭愧,西北贫穷,小弟从来没有给在京的同年送过礼,这次回来,只带了些土仪,难道这个也不合规矩?”

钱士升说:“裕安太后发出倡议以后,都察院每年都要弹劾一批违规送礼之人……以为兄这几年的观察,凡是顶风作案的人员,无论是收礼的京官,还是送礼的地方官,每年的考绩都到不了中等。

随着股票收益的增加,谁还愿意为了那点冰敬炭敬而丢掉官职?所以,亨九没有往京城送礼,不照样简在帝心?”

接着,钱士升给他讲述了此次阁臣廷推风波,洪承畴听到官员们私下里活动的那些细节,被天子当场摔在脸上,连半句也分辨不得时,吃惊得胡子都掐掉了几根:“抑之,你我二人是因祸得福了?”

钱士升冲紫禁城的方向拱拱手:“亨九在西北苦干近二十年,好不容易调回京城,正是报郊陛下的时候,不要因为几箱土仪,失了天子的信任啊。,x/l.l¨w.x^.+c~o+www. ”

说得洪承畴连连点头,离开的时候,心甘情愿地带走了三箱土仪,回到客栈后想了想,干脆将带回来的十几箱土仪,全送给了慈庆宫里的裕安太后。

他能有今天,全靠太后在一帮子陕西官员中,特旨简拔,让他从一位督粮官,逐步升为延绥巡抚乃至西北三边总督,对他有知遇之恩。

张蔷收到礼物,在天子召见洪承畴的时候,特意到乾清宫接见了他,她也想见见这位在原本历史上,晚节不保的悲情名臣。

却是一个精瘦的南方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