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济公传奇 > 第454章 食其获救 刘盈驾崩

第454章 食其获救 刘盈驾崩

舅配做夫妻,岂非乱伦。偏吕太后但顾私情,不管辈分,欲要与他争执,未免有违母命,因此只好将错便错,由吕太后主持。汉惠帝刘盈真是愚孝呀。

转瞬间已届佳期,鲁元公主,与乃夫张敖,准备嫁女,原是忙碌得很。吕太后本与汉惠帝同居长乐宫,此番筹办册后大典,偏令在未央宫中,安排妥当,举行盛仪,一则使汉惠帝别宫居住,自己好放心图欢,二则使外甥女张嫣羁住汉惠帝,叫他暗中监察,省得汉惠帝轻信蜚言,这便是枕席喁喁的妙计。此计一行,外面尚无人知觉,就是甥舅成婚,虽似名分有违背伦常,大众都为他是宫闱私事,无关国家,何必多去争论,自惹祸端,所以噤若寒蝉,惟各自备办厚礼,送往张府,为新皇后添妆。

吉期一届,群至张府贺过了喜,待到新皇后张嫣出登凤辇,又一齐簇拥入宫,同去襄礼。皇家大婚,自有一种繁文缛节,不劳细述。及册后礼毕,龙凤谐欢,新皇后张嫣娇小玲珑,楚楚可爱,虽未能尽惬帝意,却觉得怀间偎抱,玉软香柔。恐犹乳臭。

此时此刻,汉惠帝也是被吕太后逼娶的,于是暗中答应姐姐鲁元公主,一定不会犯身张嫣,他无可奈何,只好随遇而安,没甚介意。接连又举行冠礼,宫廷内外的臣工,忙个不了。一面大赦天下,令郡国察举孝悌力田,免除赋役,并将前时未革的苛禁,酌量删除。秦律尝禁民间挟书,罪至族诛,至是准民储藏,遗书得稍稍流传,不致终没,这也是扶翼儒教的苦衷。

当时亲眼目睹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年轻仁慈的汉惠帝吓得晕了过去。其实汉惠帝害怕的不是人彘,而是自己母亲的心狠手辣,他的那句“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说尽了内心的无奈,可以说他害怕吕后为了真正执掌大权会向自己伸出魔爪,而选择逃避,也可以说汉惠帝是愧对于天下,吕后如此残暴终会对天下所不利,而自己身为天子却需遵循儒家所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无法阻止,既然如此,他也感到自己没有脸面再治理天下。

虽然如此,但是在汉惠帝四年(前191),汉惠帝刘盈下诏“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对努力耕田者免除徭役,鼓励农民耕田,同时还减免刑罚,“省法令妨吏民者”,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公元前189年,汉惠帝为使人口迅速发展,又下诏:“女子年15以上至30 不嫁,五算。”汉代规定:15岁以上的成年人都要交人口税,每人是120钱,为一算,称为“算赋”。汉惠帝这时规定女子15岁以上到30岁不嫁,交人口税五算,实际就是强制女子到15岁时就要结婚生育。这对发展人口和恢复经济,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此外,汉惠帝刘盈还下令“驰商贾之律”,废除了西汉初年汉高祖对商贾采取的抑制政策,放宽了对商贾的限制。

汉惠帝还在思想、文化政策也做了较大调整。当时,不仅黄老思想已取代秦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对各种思想也开始解禁。汉惠帝四年(前191),汉惠帝刘盈废除“挟书律”。但有的史书里却说,汉惠帝的这个政策当时只是想法,并没有落实下来。究竟是与不是,也是难说,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挟书律”原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嬴政下令“焚书”颁布的一条法令,法令规定:除博士官所掌管外,私藏书册者均处以族刑。但是最初由于“汉承秦制”,这项法令仍然被继续推行。而汉惠帝明令废除了这项法令,从而使得思想文化的发展摆脱了一定限制,民间藏书纷纷出现,特别是秦代受到压制的儒家思想又重新开始抬头,为以后汉帝的“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自汉惠帝刘盈出居未央宫,与长乐宫相隔数里,每过三五日入朝母后,往来未免费事。吕太后暗暗喜欢,巴不得他旬月不来,独惠帝顾全孝思,总须随时定省,且亦料知母后微意,越要加意殷勤。因思两宫分隔东西,中间须经过几条市巷,銮跸出入,往往辟除行人,有碍交通,乃特命建一复道路,就武库南面,筑至长乐宫,两面统置围墙,可以朝夕来往,不致累及外人。当下鸠工赶筑,定有限期,忽然由叔孙通入谏道:“陛下新筑复道,正当高皇帝出游衣冠的要路,奈何把他截断,渎嫚祖宗?”

汉惠帝大惊道:“我一时失却检点,致有此误,今即令罢工便了。”

叔孙通道:“人主不应有过举,今已兴工建筑,尽人皆知,如何再令废止呢?”

汉惠帝道:“这却如何是好?”

叔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