琏看了看陈望,心知这位不久之后的师长,已经看出了陈诚这样安排的意图,在权衡利弊。
他随即话锋一转,语气显得更加凝重,继续说道:
“不过,罗英司令也提到,接下来67师一旦完成兵员补充,以您的声望,很有可能会被派往江湾、大场这些战略要地部署。”
听到“江湾”和“大场”两个地点,陈望心中微微一动。
他早已预感到日军下一步的行动会和他所在的时空,相差不大。
而罗英的判断与他的推测不谋而合。
听到这里,陈望心中一阵轻笑。
他就知道罗英的眼光不一般,能够迅速看穿日军下一步的战略动向,果然不愧是左翼战场的实际指挥官。
“这倒是个不错的部署。”陈望点了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坚定。
胡琏眯了眯眼,显然对陈望的反应,有些出乎预料。
毕竟,陈诚要借着捧他的功夫,安排自己到67师,根本就是在搭轿子,更是对陈望的怀疑和不放心。
可陈望明明看出来,却好像一点意见都没有,这十分奇怪。
但胡琏也不能直接问。
而且,他现在更想听听陈望对局势的看法,随即又问道:
“陈旅长,您怎么这么肯定?小鬼子此前的进攻重点一直在左翼,咱们左翼防线,如今也相当空虚。”
他的语气表面上是质疑,实际却隐隐透出一丝期待。
陈望微微一笑,似乎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内,目光更显深邃。
他知道胡琏想听的是什么,也不藏着掖着,当即开口道:
“此前在淞江战场上,咱们几十万大军,打成这样,虽然说战术上是虽死犹罪,但战略上,却是虽败犹荣。
小鬼子原本想通过海陆空的联合突袭,速战速决,把我们逼到绝境。
可他们没想到,我们的顽强抵抗把这场战争,慢慢变成了添油战。
这让他们的战线越来越长,部队的战斗力逐渐被分散,补给线也变得脆弱,这种战略上的失败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
现在,他们必须迅速取胜,攻下沪城,否则局势只会对他们越来越不利。”
胡琏听到这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中不禁暗暗佩服陈望的分析精准而透彻。
他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小鬼子的优势并非无懈可击,他们现在最大的弱点就是时间。
一旦拖延太久,日军外线作战,兵力日多,后勤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战线继续往内陆推进,日军的海空优势将难以充分发挥,
而国军却可以逐步完成大动员,利用后方的三道防线,节节阻击,优势反而在逐渐显现。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淞江战场上的大军,能顺利撤退到后方防线的情况下。
毕竟,淞沪会战的第一阶段,华夏军队虽然节节后退。
但在战略上,日军并没有取得他们预期的优势。
相反,他们被拖进了一个消耗战的泥潭。
陈望说到这里,语气也逐渐变得更加坚定:
“现在,小鬼子的速胜战略已经失败,他们必须迅速在淞江取得决定性胜利。
你想想,他们的物资、人力都被战线拖得越拉越长,如果再不能快速攻下沪城,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坚持不下去了。”
“确实如此。”胡琏轻轻点头,但话锋一转,又道:
“但小鬼子还有海空两军的支援,在这一点上,咱们是绝不能比的。”
陈望听后,却是笑了笑,道:
这正是我那么肯定的原因,小鬼子的海空优势主要在中路,他们的舰队和飞机可以为陆军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
他们肯定会选择从中路发起主攻,利用这些优势尽快突破我们的防线。”
陈望顿了顿,缓缓说道:
“而左翼和右翼,小鬼子没有海空的支援,他们只能依靠陆军推进。
这意味着他们的攻击速度会大大减慢,甚至有可能会因为补给跟不上而停滞。
所以,我敢断定,小鬼子的主力一定会集中在中路,想要从这里一口气打穿我们的防线。”
胡琏听完,心中大为佩服。
陈望不仅看透了日军的战术意图,还做出了和罗卓英一样的判断。
这种深刻的战略眼光,在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军官身上,实在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