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算与剑阁的距离,三日赶到,也即是一日要开进六十里,她委实担心将士们吃受不住。
见云绫蹙眉不语,孙怀义久在军中,如何不知她在担心什么,当即解释道:“姑娘,我玉麟卫职责本就与旁的卫军不同,翻山越岭那是看家的本事!”
“日行六十里,还尽是山道,将士们真受得住?”
“姑娘放心!末将所部五千人三日赶到剑阁,若少了一个,请斩某头!”
见孙怀义如此坚决,云绫当即颔首,笑道:“孙师叔言重了,什么斩不斩的,岂有战事未启而先斩大将之理?”
闻言,孙怀义还待说什么,却见云绫忽而正色道:“右中郎将孙怀义听令!”
“末将在!”
“着令你部为大军前部,强行军赶至剑门关就地固守!关在人在,关亡人亡!”
“遵令!关在人在,关亡人亡!”
旋即,云绫又看向王崇义道:“王崇义,你久在蜀中,熟悉地理,便令你部为大军先导,不得有误!”
“喏!”
待军令下达,云绫神色一松,抬手示意孙怀义和王崇义二人坐下,又道:“今日召你等过来非只为此,如今绵州失守,我军之后该如何行事?”
话音落下,帐下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一时无人应答。
要说在座之人单论打仗或是一把好手,但若论起战略大局来,就有些抓瞎了。
此间经验最丰富的当属孙怀义,但他却是勇猛有余而智计不足,否则也不会至今还只在玉麟卫担任中郎将了。
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从不与已经独当一面的李怀仁、褚怀亮相比,就安安心心在玉麟卫当值。
云绫见帐下无人发言,心中暗暗遗憾之余也没再为难他们,只教众人各自回去安抚部众,她则独自一人坐在帐中愁眉不展。
她有些后悔将姚崇训留在长安了,这人虽说不是专长兵事,但好歹还是能出出主意的。
燕十七送完众人回来见此,不由快走两步来到云绫跟前,出声道:“姑娘何须烦恼,那天机门乃是诸葛武侯传承,待到了剑阁您还怕没人能给姑娘出主意哩?”
云绫却是摇了摇头,轻叹一声,回道:“《中庸》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军国大事非同儿戏,不可不慎,若不早做打算,临时起意不过弄险罢了。”
闻言,燕十七便不再多言,只静静地为云绫添茶倒水。
跟随云绫这几年,她虽是读了些书,明了些理,却也不敢妄言军国大事。
良久,云绫缓缓放下茶杯,深吸一口气取过舆图展开细细查看起来。
按照近来的情报,益州除剑阁和江州部分州县外均已沦陷,叛军与西羌军加起来足有二十余万。
以她玉麟卫区区三万兵马,投进去只怕连个浪花都掀不起来,遑论平叛了。
为今之计只能在稳定防线后想办法就地扩军,而从沦陷区逃出来的原城卫军成员无疑就是最好的对象。
城卫军虽战力有限,但到底经受过一定的训练,召集起来只需稍加训练便可成军。
虽算不得精锐,但一支大军也并非需要全都是精锐,很多时候军心士气远比精锐重要。
然而,要召集这些城卫军重返战场也非易事。
益州局势糜烂至此,只怕当地人心已然动荡不安,她虽携朝廷天威而来,却也未必能让人心安定下来。
是以,南下首战无论如何都得胜,不单要胜,还得胜得漂亮。
如此方能收服益州士民之心,才能就地拉扯起一支大军来,为后续的平叛提供兵力保障。
只是要怎么去打,云绫心中尚无成算。
今日试探一番,帐下诸将着实没有能出谋画策之人,教她很是苦恼啊。
盯着舆图看了半晌,云绫也没能想出一个可行的方略来,她怎么看都只能正面击溃剑阁下的西羌军方能顺利入蜀。
然而,三万对十万,准确的说是四万对七八万,优势不在我。
正当她苦恼之际,脑海中却陡然传来了玲珑的声音。
【你还记得初学兵法时,我曾给你讲过一个关于入蜀的战例吗?】
闻言,云绫微微一愣,心中回道:“哪个?”
【你还真是当局者迷,那么经典的战例都忘了?想想剑阁。】
云绫不由蹙眉回想,眸中不时闪过精芒,片刻后忽而眼前一亮,问道:“偷渡阴平?”
【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