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祭祀,求下雨,求止雨,求阻涝,求收成,总之,处处都要献祭,时时都要供奉。
而东海妖龙一族,要求肆无惮忌,越来越过分,从一开始要求牛羊作牺牲,发展到进贡活人,乃至童男童女,令人发指。不少地方,从族长村长的儿女开始,都被献祭给了妖龙,村中几乎没了儿童,但妖龙的要求依旧得寸进尺,越发猖狂。
人族,实在忍无可忍,民怨沸腾。
只可惜,文渊阁平素不干涉这种龙族的滋扰,就算文渊阁列圣想要帮忙,也望洋兴叹,难以进入大海,击杀龙族。这让龙族更加肆无惮忌。
虽然人族众圣对此恨之入骨,但龙族之强,龙王之威,也足以威慑众圣,让众圣不敢也不能为人族复仇张目。
但今日,不同!
东海龙帝竟悍然上陆,伏击杜案首,而更神奇的,杜案首竟然一首【洛神赋】,召唤洛水神女击杀了强悍无匹的妖龙帝。
这如何能不让大唐百姓,举国欢腾,喜大普奔?
“妖龙死了!”
“东海龙帝,被杜预杀了!”
“这些该死的妖龙,兴风作浪,祸害人间,终究有今日的报应!”
“杜案首,实在太逆天了。连东海龙帝这妖帝级妖龙都能斩杀?”
“自从周处除三害以后,我人族再无此辉煌战绩。以后看龙族、妖族还敢小觑我人族否?”
“痛快,痛快,当浮一大白!”
但哪里都有黑子。
当上位者要栽赃时,你连呼吸都有错。
消息,传到了朝廷。
皇帝竟勃然大怒,拍案震怒道:“东海龙王执掌下雨。杜预斩杀龙王自然痛快一时,可以后东海龙族与我大唐结仇,若不再下雨,不长庄稼,又该如何是好?”
他越说越切齿痛恨,指桑骂槐,抹黑杜预:“杜预这是大逆不道,逆天而行,给大唐带来灭顶之灾!难道朕不知,东海龙族频繁滋扰沿海百姓?令人愤怒?但朕一直都没敢乱来,因牵一发动全身。若是得罪了龙王,后果严重无比。”
“杜预胆大包天,已经杀了两个龙太子,使得我大唐近年来大旱、洪水连连,天灾不断,收成大减,朕还没有追究他的罪责。而他这次更变本加厉,连龙王都斩杀了,以后大唐再有灾祸,都是他杜预的滔天大罪!”
朝中,林如海、武士彟面面相觑,暗中苦笑。
这皇帝真是全凭一张嘴,怎么说都行。
要知道,杜预乃是被龙帝不顾与圣人协议,悍然越界上陆,卑鄙偷袭。
堂堂大唐,泱泱大国,竟无法确保赶考士子安危,传出去乃是何等奇耻大辱?
这不光耻辱,已然危害到大唐身为一流大国的国威、形象。
杜预能绝地反击、反杀龙王,本来是大功一件,但在皇帝嘴里,却变成了泼天大祸、捅大娄子。
这又是何等荒谬?
但这就是政/治。
皇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那就算把玉皇大帝宝座抢过来,请皇帝来坐也不行。
李泌趁机进言:“陛下所言极是。臣弟以为,杜预目无法纪,狂妄自大惯了,今日斩杀龙王之事,事关如此重大,他却不管不顾,先斩后奏,应该向朝廷请示后,再行决策。”
哪怕对杜预意见再大的群臣,听到都无语。
先斩后奏?
杜预乃是被龙王偷袭,不得不奋起反击,反杀之。
他怎么先斩后奏?
难道你要杜预跟龙王商量,你先莫动手,等我写个奏折先?
等奏折来到朝廷,朝廷开会研究,再进行批复,说杜预你能杀了,杜预再跟龙王说OK,咱们可以打了,我能斩你了?
东海龙王,肯听他杜预的吗?
皇帝却不管不顾,颇为欣赏,连连点头:“武亲王所言极是。杜预先斩后奏,杀了东海龙王,闯了泼天大祸。就算东海龙王被斩杀,其他三海龙王也不会善罢甘休,只怕很快就会有龙王前来。来人,给朕拟旨。将杜预严令索拿进京,准备龙族兴师问罪!”
范相闻言狂喜,屁颠屁颠,跑去拟制旨意。
圣旨一下,就要将杜预索拿、进京、问罪。
林如海、武士彟连连摇头,暗暗叹息。
这就是所谓的大唐国威。
杜预打出人族威风,斩杀偷袭的妖龙,非但没有功劳,没有褒奖,反而因“闯祸”而被索拿,这还是在三海龙王没有兴师问罪情况下,大唐朝廷主动下的旨意。
这朝廷,害怕、畏惧妖族到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