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许昌明话音落下,领导正经的面容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
“华夏第五大军种——战略支援部队的成立工作已经在进行之中了。”
领导冷不丁地开口道。
许昌明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瞳孔紧缩,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要回应些什么。
战略支援部队,这是他与老领导第一次见面时,大胆提出的建议。
本来他还以为,就算老领导再重视,没个两三年,估计这件事也不会有下文。
万万没想到……
领导看着他吃惊的模样,轻笑着说道:“怎么?这不是你的提议么?怎么这么惊讶?”
“领导,我只是没想到……国家的动作竟然这么快。”许昌明如实回应道。
“于国有利的建议,国家自然会重视。”
领导眼神慈善,轻声说道:“不过这个提议是你提的,有关这方面后续的工作可能需要你配合帮忙。”
闻言,许昌明当即拍了拍胸脯,语气铿锵:“领导放心,国家若有需要,昌明绝对全力配合!”
“你的承诺我还是放心的。”
领导先是笑着回应,随后才是开口道:“说实话,昌明你的科研速度让人吃惊。”
“之所以在这么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打扰你,让你过来这里,除了刚才说的这些事情外,主要还是想要征询下你的意见。”
“在将可控核聚变的科研搞定后,你后续的安排是否已经想好了?”
“另外,你觉得未来五至十年,国家在高科技上的布局,应该着重发展哪个领域?”
关于许昌明在华夏的定位与培养路线,老领导与领导的看法是一致的——
战略科学家!
许昌明的天赋太过出色恐怖,哪怕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依旧表现地没有半点吃力迹象。
如此人才,倘若仅是局限于单一领域,哪怕是可控核聚变领域,那也是太可惜与浪费人才了。
而且,由于没人知道他的真正极限在哪里,所以国家与领导根本无法预判他接下来会在哪个领域发力,何时会做出颠覆性的成果?
一旦真的有类似可控核聚变这样跨世纪的研究成果出现,那国家若是提前没有半点准备,很可能贻误良机。
这是准备带领华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配合到许昌明,领导才是特意让他过来了一趟。
而面对领导的亲自询问,许昌明能清晰地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重视,感动之余亦是没有半点藏私。
“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小型化,这是我当前科研的第一要务!”
“而在这之后,便是有关核聚变能源上舰的事情……”
他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领导,关于可控核聚变航母一事,国家的态度是……”
要知道,华夏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是在旧的航母上翻新,制造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不仅是在动力上,还是在吨位、配置上,都远落后于鹰酱的航母。
而后续要新建的航母,才是华夏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母!
这艘国产航母的意义有多重大,华夏人民对它的期待有多深,不言而喻。
因此,关于第一艘国产航母的建造,只许胜不许败!
所以,最稳妥且最符合华夏官方风格的,自然是新建一艘常规动力,且在各方面保持均衡的航空母舰。
就如同华夏的航空任务一样,每一次的太空探索任务,都是精心准备,排除一切错误,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任务的成功率。
若是沿袭以往的风格,许昌明可以百分百判定,下一艘航母的建造工作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有时……均衡与保守,就意味着落后!
一艘常规动力、常规吨位的普通航母,从开工建造到下水海试,再到正式交付海军服役。
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对于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的华夏而言,这五年时间是如此地宝贵。
倘若为了求稳,真的花费五年,建造一艘还未出生,就全面落后的航母,对华夏而言,真的有必要么?
如今的华夏,在技术上后发先至,完全有能力可以新建一艘全世界最先进的航母。
一举实现我国在这一军事领域上对鹰酱的遥遥领先!
古人言,狭路相逢勇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