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通封为常呈文字上呈皇帝的一种不密封的文书封装方式。
实封和通封都有明确的适用范围,“文武臣僚閤门无例通进文字者并诸色人进状,并须先经鼓院。除告军机密事及论诉在京臣僚,即实封”其余皆为通封进状。宋代实封文状采用纸张封印,登闻鼓机构的实封文状要求:“经检院者,圆实封,奏机密军期事、朝政阙失利害及公私利济并军国重事。若经鼓院者, 叠角实封,陈乞奏荐再任、已得指挥恩泽、除落过名、论诉抑屈事,本处不公及沉匿等事,在在京官员不法等事。两院状封,皆长八寸。
进状之后,鼓状需写明姓名,不能用无名鼓状,更不能由他人代名,否则会受到惩罚。登闻鼓院要明确保人的姓名、住处等信息,确保进状有序。登闻鼓机构官员要仰诉事人于状前开坐经由官司结绝告示,令检、鼓院官当面审实。保状内明言委保某人,陈诉某事,方许收接进入,并且责逐人住止处,令递相委保。
不同的人进状由相应的保人保举。进状后,才会进入看详鼓状,也就是审查进状的程序。
闻鼓机构接收鼓状后,命官员看详鼓状所陈事理。 登闻鼓机构对鼓状的看详是进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登闻鼓机构官员与进状人所展开的行与不行的讨论,如果符合收接规定,将鼓状上呈;如果鼓状不符合上呈, 则退回鼓状,严重者可能会受到处罚。
赵佶发现登闻鼓院的规定如此严密,不由得在心里嘿嘿一笑,小样,想拿登闻鼓院来逼迫朕,朕不玩死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