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十五弟,你不要多想,有些事情急不来,大清这个时候不能发生内乱!”
多铎没有从多尔衮口中听到他希望的答案,他有些失望,却也能理解。
他心里安慰自己,十四哥远比他雄才大略,很多事情考虑得都比他周全,十四哥既然觉得还不是时候,那就再继续等一段时间,他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关于李自成,十五弟根本不必担忧。汉人有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深以为然。”
多尔衮冷笑一声继续道:“我曾仔细分析过李自成的履历,李自成以前之所以能多次东山再起,是其拥有天下民心,以及天下士绅都无所谓他统治天下还是大明统治天下的缘故。”
“然其攻占京师之后‘追赃助饷’,不仅残害天下士绅,也弄得各地乌烟瘴气,天下士绅恐惧他如恶虎,百姓亦对他失望透顶。”
“如今的李自成已是民心尽失,又成了一丧家之犬,想东山再起不可能了,所以李自成不足为惧。江南大明才是我们大清当前的首要大敌,必须尽快将其灭亡,否则越是拖延下去,越是不利于我们大清。”
多尔衮知道如果他再给多铎一段时间,可能一个月,最多三个月,多铎一定能彻底消灭李自成,但多尔衮并不想再浪费三个月时间。
否则三个月后,大清十数万精锐便连续征战大半年,人困马乏,要不要休整?如果休整一两个月,那么岂不是都快要到明年了?
“十四哥,我不明白,为何多等几个月再南下灭亡大明,就不利于我们大清了?”
“我们大清之前便与大明在关外攻伐数十年,始终占据上风,如今入了关,攻占京师与半个中原,实力比在关外之时倍增,而大明失去京师,龟缩到了江南,只剩原本的半壁江山,实力与以前相比锐减,这一增一减,况且大明本来就是一个腐朽的朝廷,就算多等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难道就会翻了天去?我不信!”多铎连连摇头道。
多尔衮笑了笑,并没有紧跟着争论,而是伸手将一份自己归类的情报递给多铎:“你先看看这个。”
多铎接过来仔细观看。
“十四哥,这……”多铎看过之后,露出惊讶的表情。
多尔衮笑道:“大明崇祯皇帝假死跨海南迁到江南,至今刚好一年时间,这是崇祯皇帝南迁到现在的所作所为。”
“借着李自成‘追赃助饷’之举恐吓江南士绅,搞了士绅一体纳粮、商税改革、摊丁入亩等众多改革,这些改革,让我细思一阵竟忍不住有些毛骨悚然。”
“我让范文程估计了一下,他认为大明南迁之后的这一年时间,如果算上早期士绅官员的主动募捐,查抄保国公府、吉王府等,估计收入至少三四千万两银子。”
“要知道崇祯登基十八年,年景最差的崇祯十六、十七两年,所有赋税加在一起只有一千万两出头,可现在一年就比之前三年赋税还多,这样算来,如今的只有半壁江山的江南大明,岂非比之前还拥有京师时的大明更加令人忌惮?”
多铎虽然对政治不怎么敏感,但作为大清这个时期仅次于多尔衮的名将,看待形势的眼光也还是有一些的。
多尔衮搜集的情报颇为细致,从朱由简跨海南迁时在淮安府登岸,先诛杀山东总兵刘泽清,一举震慑江北其他三大总兵,到进入金陵之后,如何借李自成恐吓金陵官员,与江南士绅,让这些人主动募捐近千万两银子,且支持士绅一体纳粮、商税这等大损士绅与豪商利益的改革。
“大明还组建了一支新军,去年十月崇祯皇帝亲征左良玉,不到一个月便将左良玉三十二万大军扫灭,诛杀左良玉。那支‘新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据说能正面对付左良玉最精锐的大军。”
政治上能将那些改革顺利推进,已经让多尔衮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止一次怀疑朱由简南迁过程中是不是得到了什么天纵奇才的辅佐。
军事上居然也有成就,那支所谓的‘新军’战斗力究竟如何,暂且不提,平灭了左良玉,收复武昌、九江两府,整个长江以南,似乎便再没有了不听大明朝廷指挥的势力,大明在江南的统治一下子稳如泰山。
大明这一年的变化太大了,太不真实了,多尔衮虽然高傲异常,却也感觉到内心不安。
去年底的时候,多尔衮就恨不得立刻挥军南下,先灭了龟缩到江南,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大明。
大清自万历后期起兵反明,数十年来接连取得对大明朝的胜利,压得大明不敢出关,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