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神来,“哦,不想人看见啊,行,我派人去问问。^s^a?n?g_b/o\o+k!.`c?o·m?”
赵闲庭拍了拍胸膛,一口答应下来。
不过也奇了,怎么好像这一对没有前嫌尽释,反而越闹越僵了?
赵闲庭又转了转眼珠,“端午那天殿下有空没?”
“刑部还压着很多案子。”封砚封了王,但是身上还担着一个小职。
正是刑部司员外郎,负责审查上京城里大小案件。
官职不大,却异常忙碌,比起他的兄长,三皇子在吏部当个侍郎右选,要差得许多。
有传言说,当初圣上要给皇子分差事的时候,贵妃没少吹枕边风。
皇后毕竟不是五皇子的亲娘,自然没有那么尽心尽力。
听着封砚拒绝的话,赵闲庭摇了摇头,叹息道:“哎,那好吧,还想着我爹说要带我去盛府一叙。”
封砚默不作声看他。
“看我做什么,我这不是才知道我们两家是远远远亲嘛!这还是我祖母来了才告诉我们的。1\3·1?t`x~t?.^c+o!m¢”
上京是新都,住的都是新派贵族,像是那些百年的世家大族很多都留着了旧都。
赵家也是如此。
“嘿,我也没有想到,盛三姑娘也算得上是我表妹呐!”
作者有话说:
ps:透露一嘴,宁宁手上还有一块相同的玉,嘿嘿,但是会给封狗吗?有奖竞猜!
(在后文揭露的时候再回来开奖)
*
注:1出自元稹《红芍药》
6、暴雨
◎胜败乃兵家之常事◎
盛则宁的马车在南门大街停下。
苏氏给她练手的几间铺子都在这条街上,方便她一起视察。
门口招揽客人的伙计眼尖,看见竹喜后马上意识到是三姑娘来了,忙不迭迎了上前,殷切地问安。
盛则宁边问了几句,伙计十分机灵,一一解答,甚至还主动把最近重要的事说明,可见十分熟悉铺子的运转。.幻¨想?姬/ /无~错+内\容_
“三姑娘,掌柜的正在忙端午的物件,您来了正好可以把把关。”
临近端午,不同的铺子都有各种准备,小吃店会预备各家‘独创’的粽子,布料铺会准备五彩绳的线,灯笼铺忙着上新花样……
每逢佳节,上京城里都会热闹一把,不拘男女老幼,都要逛街市。在节日的氛围里,不由自主地就会掏钱买上许多平日里舍不得乱买的东西。
盛则宁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可以进账的好时机,早在一个月前就安排了掌柜们准备端午要用的东西。
她的这家布料店名字叫霓裳坊,里面有布料、有成衣,还卖一些针线。
掌柜的是一位十分精明能干的妇人,包着花布头巾,手里时常端着个绷子,没事的时候就绣上几下,店里展示的花样几乎都是出自她的手笔。
“这些彩线都是从余杭进的,但是品质很是一般,不好卖啊。”掌柜很诚实,拿出了一些线给盛则宁看。
品质不好,只能压低价钱,这样的话只能卖给穷人,但是穷人很少有人愿意花这个钱买专门供给端午节的彩线,直接用平日缝补的细线也差不多。
盛则宁皱了下眉心。
秀娘子就又抽出了另一排线轴,细声道:“这里倒是还有一批品质好的,但是价格又远高于其他……还是上次姑娘与那外地商人定下的……”
盛则宁听出掌柜话外的意思,她年纪轻,又是个不常露面的小娘子,做生意没有男子方便,容易遭人蒙蔽。
要不是进的太差,要不然就是价格太高。
苏氏早就告诉过她,管家和管铺子一样都不轻松,让她暂不要计较得失,二房又并非亏不起这几个钱,主要还是要人她学会如何管人、管事。
因为盛则宁年轻、经验少,很难让人信服。
盛则宁知道对方心里的想法,是希望自己知难而退,继续放权给她们自行运作下去,反正赚一点是一点,不会亏得面上无光。
但是盛则宁不想这么做,她捻了捻丝线,沉思了须臾道:“你让坊里的织女把这些劣质的线全都扭成五彩绳,十五天后交给珍食铺,这些上等的线先做出三个来,交给琳琅馆,我自有办法。”
掌柜娘子不知道她有什么打算,也不好多问。
“是,妾一定会按时办好。”
盛则宁安排好,转身又步行到隔着四五个铺面的珍食铺、琳琅馆以及百闻笔墨一一交代了一番,才乘坐马车回去。
前后没花到一个时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