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他对此事当然也是乐见其成,但还是不敢相信。谢瑾瑜又不是没见过神童,但比起人家一岁能说话,两岁识字,三岁作诗的孩子来说,他真的看不出嘉平聪慧在何处啊!
郑毅:“嘉平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尤其突出,只要把课本放到他面前,他吸收学习的速度就和开了挂那样,我刚上去问时,都已经开始看高中物理了,以后肯定是科学界的好苗子。”
搞科研啊,那谢若清就懂了。理工科的天才,对诗词歌赋什么的没反应也是情理之中。如果国公府没有被抄家,他们没有穿越,嘉平还真的生不逢时,顶多被人发现计算能力特别强——那又有什么用,谢家又不缺能干的账房。
但现在不同了,在夏国,属于嘉平的光芒才能真正为人瞩目。被上苍眷顾的智力,才终于有可发挥的舞台。
不过这是不是也太快了一点,就算初中物理没什么难度,但谢嘉平是不具备现代人常识基础的啊,他的学习速度太恐怖了!
难怪在人口基数足够大,天才辈出的夏国,专家都还放着嘉平没让他下来,足以见得有多见猎心喜。
和郑毅交流完后,谢若清不免又进行了中翻中口译,仔细给家里人讲述,嘉平的智慧都在何处,以及科学界是什么意思。
她说得慷慨激昂,神情激动,却似乎没有什么人能和她同频——他们这些天也懂得了一些现代知识,但“科学”究竟有多重要,却是没什么清晰认知的。
谢瑾瑜的眉间甚至划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失望。不用说,他肯定把科研简单粗暴地划分为“工匠之能”,和他说谢嘉平对数字高度敏感,在理科上天赋绝佳,他也会觉得,原来只是擅长些算学,充其量再加上精通墨家机关(物理)、会炼丹(化学)、可占星(天文学)。
他几乎下意识就会想到,那又有什么用,科举又不考这些!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古今父母的心态还真是殊途同归。
在得知虽然科举不考,但高考很吃香之后,谢瑾瑜的态度立刻就变了。谢若清没告诉他的是,如果嘉平的智商足够高,连高考这个流程都可以省略,清北招生办会争先恐后打爆他们家的电话。
想到这里,谢若清不免有点飘飘然。这两大顶级名校一向是无数学子心中求而不得的白月光,她高考时也是高攀不起,但如果有机会,能(以亲属的身份)对他们爱搭不理……怎么办,只是稍微设想一下,就已经开始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