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不说大家最熟悉的水浒?百零八将,光是江南的匪患,都不能说的?波未平?波又起,而是层出不穷屡缴不绝,岳飞打?过杨幺,水浒群雄征过方腊,这还是影响巨大占山为?王不说还进?攻县府,动?摇朝廷统治的,才?会引来官兵剿匪。
那些小打?小闹拦路打?劫拦河收费的,就连官府都睁?只眼闭?只眼,导致行商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就算请了镖局镖师也得?交过路费,寻常百姓更是叫苦不迭甚至被逼入伙。
嗯,水浒中许多人都是典型案例。
这些水匪山贼,很多都与官府中人勾结,深谙敌进?我退之道,故而剿之不灭,死灰复燃之事屡见不鲜。
本?来辛弃疾只当?自己要防备的是上面下来的人,避免他们拦路阻截,坏了皇帝的计划。所以他才?拿着巡察钦差的手谕,便宜行事。可没想到,上面的阻截还没到,看着他车马鲜明当?成肥羊的劫匪就直接撞上来了。
要知道,当?初赵昚之所以选择辛弃疾而不是方靖远去传旨接人,很重要的?个原因,就是小方考官确实太菜,武力值太低,出门遇匪简直就是送菜的份。
而辛弃疾能够带着几十人就闯入金兵万人大营不说,从里面抓出叛徒,还能突破重重围追堵截,奔袭千里南下归宋,这本?事,有?说?,别?说是当?世,就算前后百年间,也没几个能做到的。
可他再勇猛,也是“归正人”,赵构有心结不想用,宰相们有顾忌不敢用,若不是方靖远的到来改变了赵昚的主意,历史中的他就?年年地充当?南宋朝廷的“灭火器”,哪里有难哪里去,遇匪不绝找幼安。
南归十八年,辛幼安被调动?十六次,“召而来,麾而去”,“聚散匆匆不偶然,两年历遍楚山川”,越是能干,就越是被频繁调动?,
?生之中,不是被调任,就是走在调任的路上……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正是去赴任北伐的路上。
而这?次,在朝堂大佬们猝不及防的时候,就接到了?连串发来的捷报。
“xx江匪巢被剿,擒敌三百余人,匪首当?场授首,余者交由县衙关押待决。”
“xx山贼寇扫荡,杀敌?百余人,斩首三十余……”
“剿灭xx山寨,俘获匪寇五百余人,救得?人质若干……”
……
看路线,就知道这本?是辛大佬南下的必经之路,估摸是心情?好,想着速战速决,这?路过去,雷厉风行,逢山清山匪,遇水剿水贼,?点儿都没漏下,所过之处,当?真?如篦子?过境,筛得??点儿不剩。
方靖远算是知道辛大佬为?何那么有钱,?出手就是御街黄金地段的茶肆酒楼商铺?扫光,这祖上留下来的基业不说,这剿匪的战利品,可是实打?实的都进?了他的手里。
有钱,才?能养得?起精兵,有精兵强将,才?能打?得?了胜仗,赢得?更多战利品。
良性循环,辛大佬的飞虎军雏形已现,成了江南?路山贼水匪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煞神。每?张捷报上,都是他们的斑斑血泪。
辛弃疾带的人并不算多,可都是跟着他从北方?路杀回来的好汉,不说以?当?十吧,?个顶那些山贼水匪五六个还是没问题的,加上他们装备精良,第?批生产出来的神臂弩和“火箭”筒几乎都被他们带上了,有几处山贼还没冲到跟前,场面话还没喊完就被?箭穿喉,至死都不明白从哪里突然冒出来这样?队凶神来。
就在朝野震惊目光都集中在大杀四方剿匪剿得?风生水起盆满钵满的辛弃疾身上时,?队人马轻装简骑地进?入方靖远才?收回来位于临安城南五十里的?处小农庄里,立刻派人给他送去口信。
“幸不辱命,岳家人已接回。”
说曹操,曹操到,哦不,曹操也没辛大佬这效率,方靖远甚为?感慨,开挂,绝不是穿越者的专利,古往今来的牛人大佬,厉害起来是多少穿越者yy都yy不到的水平。
他事先都不知道,从接到皇帝旨意的那?刻开
始,辛弃疾已经安排了手下走镖局的独镖传信,让人带着圣旨走镖局的路子?日夜不停直奔南疆。
而他边走边打?游山玩水之际,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根本?没人知道,那边已?路换马狂奔不眠不休地送到了圣旨。
在这个遍地水匪路霸的时代,还没有可靠的飞鸽传书,就算驿站快马的速度,也远远比不上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