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那怕与世无争也难逃战乱带来的危害。
我这老头子说白了,除了手上有点钱,能给这些父老乡亲做的事情也仅限与此。可邓司令知道南河受灾,毅然派出大军救援,就冲司令这份心,我代南河的百姓谢谢你。要是没有你的及时救援,只怕我那些父老乡亲现在死难的数字还要增加不少。
别看我年纪大了,可这眼睛还没瞎。相比那些每天只会放空pào的政府,我觉得没有一个人做的比司令你好。此次我来这里,一是想看看我那些父老乡亲生活的怎么样,二来就是代表国外的华人替这些父老乡亲略尽微薄之力。希望邓司令看在同属华夏百姓的份上,对我那些南河的父老乡亲多加照顾,老汉我在此多谢了!”
一边说着杨老就在给邓成功行礼,这份为了家乡父老的赤子之心,着实令邓成功很受感动,又怎么敢接下这么一位老人的重谢呢!不过他也明白,如今这个时代漂洋过海的华商们,他们对于华夏的情况都很是非常关注的。
甚至于,如今的国府每年收到这些爱国商人的援助不计其数,可他们更多的把人家当成提款机,根本没有觉得要表达一番谢意或者有那么一颗感恩的心。这也是为何抗战到了中后期,这些华商不在象以前那样拥跃捐助国内抗战的原因!
那么他是否可以借此次老人的到访,跟那些国外的商人建立一种合作或者友好的关系呢?这种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良好关系,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替华北的战后重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也是为何得知慰问团到来时,邓成功让各根据地一定要做好万全接待工作的原因,为的就是给这些关心并且爱国的华商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以后有事请人家帮忙时,相信也比较容易说的上话!
第八十一章 移民村中的老友重逢
相比国内那些军阀势力在此次全民抗战的战争中,更多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邓成功在一边发展根据地民兵实力的时候,也尽可能的在积蓄着战后重建的力量。虽然离八年抗战结束的时间还早,但有准备总比临时抱佛脚要qiáng上些。也正是因为邓成功的这种提前准备,以至于华北成为未来建国后,人口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放下。
或许是这支慰问团中的国外记者比较多,小鬼子也不敢轻易得罪这么多国外势力的抗议,为此在邓成功的民兵纵队接手后,这些小鬼子的护送部队还是很快离开了民兵纵队的控制区。这种敌我二方人马接手却不jiāo手的情形,着实令在场的国外记者甚至于各方代表都有些想不通。
好在这支代表团中有一位记者跟华北民兵纵队的关系不错,也得到了邓成功亲自发放的采访通行证,他就是报道华北民兵纵队围歼第四师团消息的,米国华尔街rì报的驻华记者汤姆。
看到同行们脸上表现出来的惊讶,他很平静的道:“邓是个很爱民的将军,只要这些rì军不欺负百姓,他也不会轻易进攻rì军。以前我也不明白,为何邓的部队实力这么qiáng大,还如此放纵rì军在华北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