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在科举文里做考官 > 157、第一百五十七章 冰火之歌

157、第一百五十七章 冰火之歌

就?关了这些常设机构。

到金人入主中原之后,就?更不会去做这些事了,济南府的慈幼院,还?是近九十年前,在曾巩知?州齐州时?修建的。如今重新修整后,这里收容了数百和老?人和孤儿,光是每日的吃食和木炭消耗就?不少。

而?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和城中的贫困百姓,则被?安排去了几家工坊打工。既能够赚到工钱养活自己,还?能够在这个?冬日里有个?住处,不至于暴露在冰天雪地中等死。

如今有了这些煤炭,就?能保障更多人的供暖需求,让那?些工坊可以继续开工,保障来年的春耕。

书院的学生们如今除了正常课程之外,还?要帮着府衙县衙清点黄册和田亩人口,算账记账,简直比备战科考都要辛苦。

历朝历代,从开国时?的均田分地到后来的不断兼并和隐瞒户口,都是官府最头疼的问题。

就?连鼎盛时?期的大宋,历经几次改革,都未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昌盛,商税远远超过了农税的比重,在朝廷的收入能够覆盖支出的时?候,就?掩盖了其中的不少弊端和问题,而?农民和佃户身上的负担却?始终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方靖远并不是全才,对经济和税收方面的政策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拿出好?的解决办法,毕竟连王安石和范仲淹变法都未能改变的局面,单凭他?在一?个?京东路想彻底改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任何在脱离了现有国情基础上的改革,都是空谈。他?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按照朝廷法令去清理隐田隐户,避免那?些地主豪绅将自己的税赋转嫁到农民和佃户身上,将收回的土地和荒地分给无地的农民和流民,让他?们开荒耕种之后,以收成来抵缴地租,自行开垦的荒地缴税三年后便归个?人所有……官府还?可以给一?贫如洗的农户借贷种子和农具,待他?们收成后还?款。

无论是均田令还?是青苗法,其

实很多政令都是有利于民生和发展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那?些吏员勾结地主豪绅,先是逼着人借贷,再?加以高额的利息和税赋,小斗出大斗入,逼得农户破产还?不起贷款后,就?不得不卖地卖身,成为?那?些豪绅和地主的附庸。而?那?些人本身族中田产都挂在有功名的子弟名下,借此避税。

官商勾结,最后损失的是国库,受苦的是百姓。

当初的海州,本地人并不多,几乎都是逃难来的流民,人少地多,又是大片的空白地区等着开发,方靖远可以直接推行新政,而?无需顾忌其他?。可在济南府这边就?大为?不同,当初是城中的汉人官员和士绅开城门献城,主动投降。方靖远就?不能过河拆桥,将这些人的家产田地没收,而?这周围的土地又大多是有主的熟田,荒地很少,想要推行和海州一?样的政策就?很难。

当生产资源成为?矛盾集中点时?,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简单来说,就?是让失地的得不到土地分配的农民,找到新工作,只?要有能养家糊口的工作,谁也?不愿去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当流民和山匪。

大宋时?代的城市化进程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其实就?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若是没有被?辽金元三代最强的游牧民族打断了他?们的发展,那?个?时?代的大宋,有着整个?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和最先进的科技,却?在即将开启科技文明之门的前夕夭折在铁蹄之下,使得无数璀璨的文明和先进的技术都淹没在战火之中。

那?是方靖远前世知?道的历史,而?在这个?已经被?他?蝴蝶得面目全非的平行时?空,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彻底改变大宋的命运,让这个?有着最浪漫情怀和最风雅生活的时?代,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那?些世家地主们起初见他?大张旗鼓地清丈田亩,清理隐户,都有些不安,却?也?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既然认了大宋的统治,就?得按大宋的规矩来,只?要还?能保留他?们的祖产,那?些多占的田地和人口

就?算清缴出去,也?动不了他?们的根本,若是真要动他?们的根本时?,他?们也?不是毫无反击之力。甚至已经有人送礼到临安朝中,就?等着看方靖远的决策后弹劾他?□□饶命,苛待降臣,贪腐奢靡,引起民愤……

可不知?道方靖远得到消息怕了他?们,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在按照黄册清丈后,他?也?并未对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