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在科举文里做考官 > 133、第一百三十三章 云台春游

133、第一百三十三章 云台春游

脆地给将海州划入了京东路,任命他为京东路转运使,将沂州和徐州、青州、密州等地都划给了他。至于其中那些还在金兵手里的州县,哪怕是?名义上?的归属,也能?够让当地的士子归心。

毕竟,只要有了大宋皇帝的许可和承认,他们就仍然是?大宋子民,可以?参加大宋科举。人心所向,齐鲁书院的名额愈发变得火热,就连当地有些金国汉人官吏家中子弟,都有不少?偷偷前去?读书,另行在沂州和大宋登记了户籍想要参加今年解试的。

这次京东路解试,方靖远就是?名正言顺的第一主考,虽说有辛弃疾压阵做副主考,他还是?难免有些紧张,毕竟当初第一次当考官,虽然冲动了些冒出头,可真正担责任的还是?张玉湖,而现在,却?要完全看他的了。

海州云台书院的学生不少?,但更?注重经济实务,可临安的会试首场要考的还是?四书五经,他若是?解送的举人在这里的考试成绩再好,去?了临安最终却?通不过会试,不知朝中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热闹。

考题要按别人的方式来出,还完全不在他擅长的领域内,这就比较令人头疼。

他宁可捣鼓点臭臭的肥料,看着那些小?麦苗呼呼地长,都比挖空心思研究四书五经中的微言大义来得开心。

可辛弃疾也说了,上?行下效,他若是?忽略策论和经义,带歪了海州的学子们,那以?后他们去?临安参加全国会试时会遭受很大的打击。他不得不捡起从前世?就让他痛不欲生的古文,在想办法研究出题技巧的同时,还不忘了向赵昚抱怨。

眼?下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可不是?钻研经学史书的大儒,而是?要能?精通水利、工程、算学、农业、经济、战略等等的专业人才。

这些才是?眼?下大宋光复和中兴最稀缺的人才,而不是?单靠道德经史,外行领导内行,以?至于南宋的将作监研究成果甚至还比不上?当初北宋年间。固步自封和思想封闭的祸根一旦扎下去?,以?后想

要再扭转局面就难了。

好在赵昚是?个开明的君主,从放开《大宋朝闻报》开始,就在引导朝臣、太学生和民间文人进行辩论,从选士取德还是?才那一期开始,到如今的义利之辨,已经不知换了多少?话题,随着这些辩论,赵昚也能?看到朝野内外的思想变化?,在牢牢抓住自己的权利之余,开放了太学和国子监的藏书楼,和大宋朝闻报一起,让更?多的读书人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更?多知识。

现在他是?明白了方靖远当初为何坚持要让陆游主掌《大宋朝闻报》,在这么多人内外夹击之下,陆务观以?其强大的创作力?和多变的文风,还有不少?文友强援,以?寡敌众,硬是?将这份早报办的有声有色,成了朝廷的喉舌不说,也成了赵昚的施政参考。

当初方靖远坚持开放官学,尤其是?社?学初级班,无?论以?后是?否参与科考,愿意前来读书识字的皆可由官府免费教学,照他的话是?“扫盲”班,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因为读书使人明理,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技术工作,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力?”。

赵昚并非未觉察到方靖远的变化?,可这种变化?有利于他时,他并不愿深究,甚至乐见其成。

研究了一番方靖远的诉苦抱怨和提议后,赵昚将他的问题干脆地发往《大宋朝闻报》,让天?下文人一同来讨论,未来科举的方向。

是?以?经义策论为要,还是?以?时务经济为重?算学和水利工程等专业科目,是?否单独取仕,以?免错失专业人才?

一语既出,天?下哗然。

自隋唐开始,到北宋早年的科举,其实并不止进士一科,还有明经、明法等贡举科目,只是?后来随着科举改革,取仕的原则一变再变,最终诸科皆废,独留进士一科,所谓“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注1),便形成了考生们严重偏科的由来。

然而现在赵昚的一道圣旨,等于给那些不重经义而偏科的考生一条新的出路,自然为之摇旗呐喊,鼓吹不已。而另外那些已经在经义之路上?钻研多年的考生,眼?看就要到收获期,忽然得知要分出名额给那些偏科的考生

,自己的出路就少?了,自然心有不甘,纷纷开始上?书抗辩。

双方都是?饱学之士,甚至有不少?还是?在职官吏,因为杂科出身而长期被进士科压制,眼?下见官家口风有变,也跟着争取自己的权利。

如此一来,从临安到各路州府,都知道不管今年各路的解试如何出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