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便是曹丕亲手埋下的。
司马懿的心脏无法克制地狂跳着,他知道若是曹操死前登基,绝不会出现这样的效果,毕竟曹家天下就是曹操一手打下来的,这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和楚汉相争得胜的汉高祖一样,用武力说明一切。可惜曹操一生都谨守着君臣之礼,却没曾想他的儿子曹丕在他死后连一年都等不及就撕开了最后的那层遮羞布。
这样脆弱的王朝,还真是想要有亲手摧毁它的欲望啊……
司马懿拢在袖筒中的手微微颤抖,他与旁人不同,脑袋可以转的角度比常人多上许多,可以看得到背后的东西。相术上有云,这是“狼顾”之相,是野心勃勃的表现。
曹操相信相术,终身都没有重用他,但他却适时地与曹丕搞好了关系,成为了后者最亲近的幕僚,也成为了曹魏王朝升官最快的奇迹。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司马懿自诩为博学洽闻,不下那传说中的卧龙凤雏二人,曹丕也甚为倚仗于他。司马懿在转瞬之间已经把最近朝中发生的事都在脑海中回放了一遍,又用眼角的余光看到曹丕正在把玩着一枚造型古朴的玉带钩,忽然间醍醐灌顶般醒悟了过来。
这玉带钩,好像是甄后的遗物。
甄后被曹丕赐死一事,虽然蹊跷,但也尚无近臣会不识抬举地前去质疑。毕竟郭皇后现在掌管后宫,正当得宠,而一直留守邺城的甄后一向不为人所知,只是传言那甄后极美,可就算再美,这么多年都未在曹丕身旁服侍,这感情恐怕也会少得可怜了。
更何况,司马懿听闻,那甄后被赐死之后,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让她死后都无颜见人,连向阎王爷开口诉苦的机会都没有。曹丕如此不留情面,司马懿揣测这并不是后宫争宠内斗的原因,恐怕是另有隐情。
难道是和宫中流传的那样,曹植与甄后有叔嫂禁恋?
这也不是多稀奇的事,甄后被赐死也就算是了结了,那曹植争夺继承权已然失势,翻不出多大的风浪来,也不值当曹丕如此烦恼。
难不成是后悔赐死甄后了?才拿着甄后的遗物这样怀念?
司马懿旋即又否定了这个怀疑,如果思念甄后,那叫他过来干吗?继续想着各种蛛丝马迹的司马懿,忽然浑身一颤,想起了这几日曹丕对待曹的态度……
曹便是甄后所出,是曹丕的长子,长其他诸子数岁,已是曹魏王朝铁板钉钉的继承人。可是曹丕却一直未立他为太子,甄后被赐死之后,这曹的处境就越发的微妙起来。司马懿本觉得甄后就算不贞,也不会动摇曹的根本,但他突然想到,曹丕纳甄后的当年,曹便出世,甄后原是袁绍的儿媳妇,这难道……
“仲达果然敏锐。”曹丕虽然一直在摩挲着手中的玉带钩,可是也并未忽视书房中另一个人的动作。当他感觉到司马懿的呼吸沉重了些许之后,便知道后者定然已是猜到了内情。这也不能怪他不言明,怀疑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很难说出口。
曹丕其实并不怪甄宓怀着其他人的孩子,他父亲曹操好人妻,甚至还把别人的儿子都拎过来当养子,这多少也影响了曹丕的观念。曹操对其中一个养子何晏的宠爱,都让曹丕眼红,年少时没少当众讥讽那人为“假子”。但何晏只是个特例,曹丕和其他两个养兄弟秦朗和曹真就相处得不错,所以,如果甄宓在最开始和他说清楚的话,曹丕也会一视同仁,把曹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但也绝不会把他当成继承人来培养。
司马懿打量着曹丕阴沉不定的表情,斟酌了片刻,便把握住了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如果曹丕确认了曹不是他的孩子,那么还能有什么可纠结的?直接调离都城任其生死由命便可。现在难就难在,没人知道这孩子究竟是不是曹丕的儿子,不足月生子也属常见,恐怕就是连那个被赐死的甄后,也不能确定这孩子究竟是谁的。
司马懿回忆着曹的容貌,那孩子眉清目秀,定是像极了那甄后,从长相上应是看不出来什么。
这事委实有些棘手。如果曹丕还有另外一个年岁相当的儿子,便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让另外一个儿子来继承大位。可现在除了曹之外,其他诸子都甚为年幼,能不能长大成人还是未知。
所以此事的关键,便是需要证实曹是否曹丕的亲子。那么反过来呢?如果证实袁熙不是曹的亲父?
司马懿沉默了半晌,便道:“陛下,可滴骨认亲。”
滴骨认亲一词,在不久前曾风靡一时。孙权谢夫人之弟谢承所撰《会稽先贤传》,记载了一件以弟血滴兄骨骸之上认领长兄尸骨的事例。